1月15日,由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承办的"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论坛(中国·深圳)"在深圳举行。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会长吴红波出席论坛,并以《创新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主题作了精彩演讲。以下是吴红波会长的演讲全文。
我想先提一个概念,即"地球超载日"的概念,就是人类年度资源消耗量超过了该年度资源再生量的那一天。去年8月1日是当年"地球超载日"。换言之,到该日止我们已用尽全年可再生资源总量,开始透支消费。据"全球足迹网络"(Global Footprint Network)测算,1970年的"地球超载日"是12月29日;1980年是11月3日;1990年是10月11日;2000年是9月23日;2018年提前到8月1日。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说: "人类已经用完大自然一年内可提供的资源,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我们都得开始吃地球的老本了!"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两个明确信息:一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人类正在透支全球的资源。二是现有生产和生活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寻找新的发展道路。在此人类发展的关键时刻,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国际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极富挑战性的系统工程,以传统思维、理念和方法是根本无法实现目标的。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促进创新的发展,让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创新带来生机,创新产生动力。"我认为,在全球范围内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需要全方位的创新,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发展思念创新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全新的发展理念和规划,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适用于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193个联合国成员国。该发展理念,完全不同于以无限制向大自然索取以求发展的旧理念,也摈弃了一味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观。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就必须转变传统发展理念,并根据国情创新符合国情的发展理念。
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2016年,他又在重庆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些新发展理念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与自然的重要关系,指出了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道路,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容也高度契合。实践证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发展观和致富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改变发展理念,转变人们的传统发展方式,涉及的不仅仅是各国政府,还有企业、学界、民众团体以及每一个人,仍然是巨大的挑战。
二、发展方式创新
人类的发展方式必须创新。以全球城市化为例。没有一个国家不进行城市化就可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1950年有30%(7.46亿人)住在城市;2014年54%(39亿人)住在城市,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预计到2050年,将再有25亿人进城,全球人口的70%将成为城市人,需要增加400座超级城市。当前,全球城市面积仅占地球陆地3%,却贡献了70%左右的GDP,但也消耗60%以上能源并产生了75%的碳排放。因此,城市已成为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战场。
目前,中国城市数量已达657个,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7.4%,今后再有2亿人进城。面对不断增加的城市化压力,中国提出了可持续生态城市的理念。生态城市是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需要做好城市功能划分和土地利用的规划;需要合理设计城市空间,保持自然山水特色;需要降低城区人口密度,提高人口素质;需要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清洁和再生能源;需要改善城市水循环系统,建设节水城市;需要完善物质再生体系,发展垃圾资源化产业;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对于我们人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在所有国家加强包容和可持续的城市建设,加强参与性、综合性、可持续的人类住区规划和管理能力。"由于今后城市人口的增量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国家,因此建设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城市对于这些国家是十分重要的。
2018年3月,中国政府正式批准深圳市、太原市、桂林市分别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些城市的创新实践不仅能满足中国城市化的需求,也将为其它国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三、消费方式创新
尽管世界仍有8.36亿极端贫穷人口,有7.95亿人食不果腹,但全球每年浪费粮食13亿吨,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所耗水量相当于伏尔加河年流量的三倍;排放温室气体33亿吨。全球时尚行业所排废水占全球总量20%,二氧化碳占全球总量10%,超过了所有国际航班和远洋海运排放量的总和。全球加工洗涤合成材质衣物过程中,共有50万吨微细塑料纤维被排入河流和海洋。而种植棉花则需要消耗全球24%的杀虫剂和11%的农药。
人类必须改变目前的消费方式。食物生产全球生态排放中约占26%,如将零售和消费环节的全球粮食浪费减半并减少肉类消费,有助于延缓"地球超载日"的到来。例如,生产1公斤扁豆需要1250升的水,而1公斤牛肉需要13000升的水,可以试着每周吃一次全素餐。减少食物浪费也是节约水资源,生产一个橘子需要50升水,不应随便扔进垃圾桶。如果电池、油漆、手机、医药、化学品、化肥、墨盒等残留物质渗入土壤和水源,将长期破坏我们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塑料制品最终进入了我们的土壤。因此,必须改变我们目前的消费方式,预防、减排、回收和再利用,大幅减少废物的产生。尽快改变人类的消费模式已经迫在眉睫,但我们还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继续共同努力。
四、组织方式创新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需要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组织工作,不仅涉及跨部门行动和政策协调,还涉及政府的稳定性和执行能力。在当今世界上,由于政治体制和政府更替等原因,有的国家表示,本届政府坚决支持并执行可持续发展目标,但不能保证下届政府是否也这样做。还有一些国家政府机构众多,相不通气,无法形成合力。
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将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目标全部纳入中国国家发展规划予以落实。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目标全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有助于确保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各政府部门又将"十三五规划"的要求转化为本部门工作目标。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将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地区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机结合。中国政府已经建立了43家政府部门参与的部际协调机制,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地方政府也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目前,可持续发展议程各项目标的落实工作在中国全面展开。
五、科学技术创新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消耗的地球资源已经远远超过了此前五千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和。两百年来基于化石燃料的人类文明和经济发展已走到尽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绿色产业革命",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环境、新生物等科学技术,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产业革命。
正如古特雷斯秘书长所说:"先进技术在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中国在开发和运用新技术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取得了显著进步。正如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所说,中国已经或将要实现世界五个第一: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风电第一大国、光伏第一大国、核电第一大国和电动汽车第一大国。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对落实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新科学技术仍然是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挑战和瓶颈。为了帮助其它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做出了不懈努力,例如,提出了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倡议,向联合国免费捐赠世界首套"30米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库",用中国杂交水稻帮助东南亚国家粮食增产,仅菲律宾一年净增大米产量就达240万吨。中国为创新科技协助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了成功示范。
要大力鼓励各国开发和使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科学技术;推动南北、南南、三方科技合作,加强按商定条件共享知识;鼓励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和推广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加强能力建设。同时,新技术也可能加剧孤立和不平等,国际社会应予以充分注意,努力使所有人,特别是贫困人群从中受益。
六、落实方式创新
早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落实可持续发展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三年多来,各国政府在落实能力和手段方面,面临许多挑战和不少困难。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践中,也克服了不少困难,取得了有益的经验。
例如数据问题。各国普遍需要全面和准确的数据作为落实本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策依据。但是全球100多个国家没有准确的出生和死亡登记;77个国家没有充分的贫困数据。同时这些国家在收集数据时也遇到人力和财力方面的巨大压力。在中国,精准扶贫政策和措施的坚实基础就是完整准确的贫困人口数据和致贫原因分类数据。中国政府早已完成了全国数千万贫困人口和八千多万残疾人的入户登记调查,全面准确地掌握了所有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制定了精准扶贫方案。中国政府有信心在2020年使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比联合国2030年议程提前了整整十年,全面准确的数据是功不可没的。
又如问责制度。在不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很难落实到基层。"光说不做"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大敌。因此,问责制十分重要,没有问责,就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落实。中国在实现严格问责制方面做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在扶贫方面,全国扶贫任务已经具体落实到村、户、人,由各级政府官员具体负责,限时帮助贫困人口脱贫;不达目标,相关官员不得调走或晋升。在治理河流污染和过度开发问题方面,全国所有江、河、湖,甚至是微小水体,都建立了责任制度,由各级行政官员担任河长、湖长。中国全面实行的问责制为确实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近年来,单边主义、利己主义、保护主义、极端主义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落实造成国干扰和破坏。但是国际社会继续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决心是不可动摇的。今年7月举行的联合国高级别政治论坛上,将有51个国家提交本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自愿国家报告,创了三年来的新纪录。联大主席莱恰克表示,如果没有2030年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世界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地方"。如果没有"十七项目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吸引力将更大。"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定:"本议程是为人类、地球与繁荣制订的行动计划。所有国家和所有利益攸关方将携手合作,共同执行这一计划"。"我们保证,绝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可持续发展议程完全契合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并证实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全面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落实。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衷心祝愿深圳市以开荒牛精神,在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为中国和世界提供自己的创新实践和深圳模式。